首页

添蕾拉高跟鞋视频在线播放大全

时间:2025-05-28 10:15:32 作者:浙江建德村医坚持“1元钱看病”,数十年不涨价 浏览量:19156

  浙江建德梅塘村村医吴光潮坚持“1元钱看病”,数十年不涨价——

  “全村人的病历都在我心中”(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高血压的情况稳定住了,但记得按时吃药,注意休息……”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镇梅塘村卫生室里,村医吴光潮看完村民吴林星的体检报告,耐心嘱咐道。

  平时都在城里带孙子,吴林星前不久刚体检完,这次特意带着体检报告赶回村里找吴光潮瞧瞧,“找他看了10多年病,我的情况他最了解。”

  吴光潮在梅塘村干了59年的村医,大伙碰到头疼脑热都找他。“我从小到大都是他帮忙看病的。”卫生室里,前来量血压的村民吴六仙说,“小时候大半夜闹肚子,父母就跑去敲吴大伯家门,他肯定会背着药箱上门来。”在大家眼中,吴光潮值得信任,更是热心肠。

  吴光潮坐诊桌左下方的抽屉里,有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里面装的全是硬币,从1983年开始,为本村村民看病,他坚守“1元钱看病”的承诺,诊疗、注射、包扎等每次只收1元钱。

  “本村村民量个血压、把个脉,不要钱的,要开药和治疗时才收1元诊疗费。”他说,很多村民不会使用电子支付,他们习惯用现金,这个铁盒子便保留至今。

  除了铁盒,抽屉里还有一个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本村人的病历,“大家来找我看病,我就记在本子上。现在,全村人的病历都在我心中。”

  如今,梅塘自然村已并入乾潭镇陵上新村,但卫生室还是保留了下来。陵上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徐红卫说:“我们特意保留了梅塘村的卫生室,让吴医生能继续为村民们服务。”

  吴光潮告诉记者,梅塘村现有常住人口450人左右,以老年人居多,对他们而言,卫生室也是日常活动的据点,“不少年轻人出去了,老人们喜欢在这里聊天叙旧,得给他们留个解闷的地方。”

  半个多世纪以来,吴光潮见证了村卫生室的变迁,从土坯房搬到祠堂,又从祠堂搬进水泥房,现在更是面貌一新:输液室里安装了铝合金窗,一家爱心企业捐赠了输液椅、空调和空气净化器,还上新了一套远程医疗系统,村民可以直接预约镇中心卫生院的签约医生线上会诊……

  坚持1元钱看病,如何支撑得下去?他告诉记者,从2014年起,镇政府每年会为村卫生室提供4万元补助,用于村民诊疗费之外的医疗开销。本村、外村看病的人加起来,一年下来要产生四五万元的医疗费,基本上能持平。不仅如此,当地公益组织、企业也会定期给卫生室捐赠一些物资和医疗设备。“我现在每月有3200元退休金,足够老两口生活了。”吴光潮说。

  这几年,吴光潮的事迹从村里传播出去,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中国好人、2020年“诚信之星”;他的故事还在短视频平台走红,不少人特意从外地慕名赶来。

  突然的走红,让年近八旬的吴光潮有些招架不住,“我是医生,有人来问诊,肯定不能拒绝,但真的有点忙不过来。”他说,这段时间,自己微信里多了上百条添加好友的申请,手机也时不时响起,都是咨询病情或预约问诊的人。

  “有的人一开口就喊我‘神医’,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村医,没有大家传得那么神。”对此,吴光潮多少有些不知所措。

  不过,比起这些,吴光潮更担心村卫生室的未来。“现在村里的卫生室要招个村医不容易,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选择去大医院可以理解。但如果能有个人接手我的工作就更好了。”

  梅塘村卫生室的诊室门口,挂着吴光潮的介绍牌,上面写着这么一句话——既然选择当医生,就选择了奉献。“只要信任我,我就会一直干下去。”吴光潮说。

  本报记者 窦瀚洋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7日 第 15 版)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男子被巨大神经纤维瘤压弯腰 切除后重达13斤

台湾医药品法规学会理事、前“卫生署副署长”萧美玲指出,药价调整涉及市场经济学,对于台湾为何有药厂不再制药,“健保署”有必要召开专家会议,研拟调整DET相关机制。

生态环境部: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海洋

暖城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新晋城市标签。郝庭告诉记者,他的家乡鄂尔多斯市还因拥有闻名于世的鄂尔多斯羊绒衫,被誉为“中国绒都”。

“1+10”对话会:冀中国续当全球经济增长“稳定器”“动力源”

本届消博会吸引71个国家和地区超4000个品牌参展,84个国内外品牌首次参展,涵盖先进医疗器械、香化美妆、电子科技等品类。英国、俄罗斯、蒙古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首次组织国别展团参展。

54名宁夏青年将开启港澳交流之旅

当日11时许,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元宵节社火展演活动启幕,民间艺人精心装扮,表演起秧歌、腰鼓等。社火是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等传统节日的重要方式,表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

中国平安一季度实现归母营运利润387.09亿元 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0.7%

成都未来医学城管理局党组成员叶啸林向记者介绍,正在建设的四川大学华西东部医院将整合优势力量,开设27个医疗科室,提供2050张床位;四川大学华西东部医学院将被打造成为年均培养3000名研究生的医工结合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医学中心和天府锦城实验室将作为片区“双引擎”开展研发工作;先进医疗成果转化中心与企业自建区能为临床研究成果实现快速转化提供便利。“由此构建的‘医教研产’一体化创新发展体系,高效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叶啸林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